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腾讯分分彩app官网版 > 新闻动态 > 没有情演不好戏!《斩马谡》中一段花脸哭戏,让袁世海一炮而红!
没有情演不好戏!《斩马谡》中一段花脸哭戏,让袁世海一炮而红!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8:22 点击次数:169
在我的记忆长河中,京剧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而袁世海先生则是这颗明珠上耀眼的光芒。从小,我就沉浸在京剧的世界里,袁世海先生的演出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时光。那些精彩绝伦的表演,如同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放映,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,我对他的艺术理解也愈发深刻。
每一次回忆起袁世海先生,他那丰富多彩、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便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。他仿佛有一种魔力,能够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,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之中。无论是勇猛豪爽的张飞,还是奸诈多疑的曹操,亦或是粗中有细的鲁智深,他都能信手拈来,且演绎得入木三分,让人拍案叫绝 。
在他塑造的众多经典角色里,马谡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那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,而袁世海先生却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,赋予了马谡灵魂和生命,让这个角色在舞台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,也让我对京剧艺术的表现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。
展开剩余88%那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,一个偶然的机会,让我有幸见证了一场京剧艺术的巅峰对决 —— 袁世海先生与李和曾先生共同拍摄舞台艺术片《斩马谡》 。得知这个消息时,我内心的激动简直难以言表,早早地便来到了拍摄现场,期待着这场视听盛宴的开场。
当袁世海先生和李和曾先生走上舞台的那一刻,整个片场瞬间安静了下来,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止了。我站在离舞台最近的地方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们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。袁世海先生饰演的马谡,一亮相便气场十足,他那挺拔的身姿、坚定的眼神,将马谡的自信与骄傲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而李和曾先生饰演的诸葛亮,更是将那种足智多谋、沉稳大气的气质演绎得入木三分,两人之间的对手戏,可谓是火花四溅,让人看得如痴如醉。
在京剧的艺术殿堂里,每个行当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挑战,而净行中的花脸哭戏,更是难上加难,堪称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一道高难度关卡。
与其他行当相比,花脸哭戏在舞台上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。旦角虽然也有哭戏,但她们的表演风格较为细腻委婉,更注重通过面部表情和身段动作来传达情感 。而花脸则不同,他们的唱腔洪亮粗犷,动作幅度较大,一旦哭起来,稍有不慎就会显得过于夸张或失去美感,让观众难以产生共鸣。
花脸哭戏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把握哭的分寸。哭是一种情感的宣泄,但在京剧舞台上,这种宣泄必须要恰到好处,既不能过于含蓄,让人感觉不到角色的悲痛;也不能过于直白和强烈,破坏了京剧表演的艺术美感。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需要演员具备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。
哭戏的发声和唱腔也是一大挑战。花脸的唱腔通常以宽音和假音为主,讲究的是 “气沉丹田”“声如洪钟” 。而在哭戏中,既要保持花脸唱腔的特色,又要表现出悲痛欲绝的情感,这对演员的发声技巧和气息控制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演员需要运用特殊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,将哭声与唱腔完美融合,让观众在欣赏唱腔的同时,也能深刻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痛苦。
在《斩马谡》中,孔明传令将马谡押上军帐的那一刻,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。两人用急切的 [快板] 展开对唱,那紧凑的节奏、铿锵有力的唱腔,如同一连串密集的鼓点,敲打着观众的心弦。
孔明的斥责之声,充满了愤怒与痛心,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:“大胆马谡,你不遵军令,执意山顶扎营,致使街亭失守,损兵折将,你可知罪?” 他的眼神如炬,紧紧地盯着马谡,仿佛要将他的灵魂看穿。马谡则低着头,满脸懊悔,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:“丞相,末将知罪。皆因末将刚愎自用,不听您的吩咐,也不听王平将军的劝告,才酿成了如此大祸,末将愿以死谢罪。”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,双手紧握,似乎在极力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悔恨。
这段 [快板] 对唱,不仅展现了孔明与马谡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,也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剧情的紧张和危机四伏。两人的唱腔你来我往,互不相让,将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。
随着对唱的深入,马谡的唱词逐渐转为认罪自责、甘愿伏法。他的每一句唱词,都像是一把沉重的锤子,狠狠地砸在自己的心上 。
“不该军状先立下,不该山顶把营扎。转瞬之间来攻打,因此把街亭就失落它。” 马谡的声音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,他仿佛在回忆着自己犯下的错误,每一个细节都让他痛苦不堪 。而孔明在听到马谡的认罪后,心中的愤怒依然难以平息,但他也深知军法如山,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偏袒马谡 。于是,他果断地唱道:“吩咐两旁刀斧手,快将马谡正军法!” 这一声令下,如同一道晴天霹雳,让整个军帐都为之震动 。
马谡听到孔明的命令后,并没有丝毫的反抗,而是默默地站起身来,准备接受命运的审判 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,但同时也有着一丝解脱,仿佛在这一刻,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 。就在马谡即将被押出军帐的那一刻,袁世海先生的表演达到了高潮。只见他猛地抬起头,两目圆睁,双眉逐渐蹙紧,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着,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痛苦 。
此时,打击乐突然重击一锣,那一声巨响,如同一声惊雷,打破了现场的寂静 。紧接着,乐队放出了弹拨乐,那悠扬而又悲戚的乐声,如同一股清泉,缓缓地流淌进观众的心中 。在乐声的烘托下,马谡发出了悲戚的抽搐声,那声音仿佛是从他灵魂深处发出的,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绝望 。然后,他用缓慢悲怆的声音唱出了 “忽然想起年迈妈” 。
唱到 “妈” 字时,袁世海先生的音量陡然增大,声腔也变得更加悲哀 。那厚重的声音,如同放开了闸门的大水,汹涌澎湃地倾泻而下,撞击着观众的心灵 。他的身体微微前倾,双手微微抬起,仿佛在向远方的母亲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和悔恨 。
他的脸上满是泪痕,眼神中充满了对母亲的牵挂和不舍 。那一瞬间,观众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即将赴死的儿子,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。袁世海先生通过这一哭腔表演,将马谡内心的痛苦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每一个观众都为之动容 。
在这段表演中,袁世海先生不仅展现了马谡思母、孝母的深切亲情,同时也将马谡内心的绝望与悔恨之情表现得入木三分 。当马谡唱出 “忽然想起年迈妈” 时,他的脑海中或许浮现出了母亲那慈祥的面容,想起了母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。他深知自己即将赴死,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,这种深深的愧疚和不舍,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 。
他也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无比的悔恨 。他后悔自己的刚愎自用,后悔自己不听从诸葛亮和王平的劝告,导致街亭失守,不仅辜负了诸葛亮的信任,也让无数士兵失去了生命 。这种悔恨和自责,如同毒蛇一般噬咬着他的内心,让他痛不欲生 。
袁世海先生通过精湛的表演,将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,让观众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马谡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。他的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呈现,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解读 。在他的演绎下,马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京剧角色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、充满情感的真实人物 。他的每一个动作、每一个表情、每一句唱腔,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,让观众们沉浸其中,难以自拔。
袁世海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京剧界的一代宗师,不仅仅在于他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,更在于他对表演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。他常说:“没有情演不好戏!” 这句话,既是他的艺术信条,也是他一生表演生涯的真实写照 。
在袁世海先生看来,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,都有着自己的性格、情感和命运 。要想将这些角色演绎得生动鲜活,就必须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,用真情实感去诠释每一个角色 。他在表演时,不仅仅是在模仿前人的表演方式,更是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,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 。
以他饰演的曹操为例,传统的曹操形象往往被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奸臣,脸谱也以白色为主,突出其奸诈的一面 。但袁世海先生却不这么认为,他通过研读《三国演义》等历史资料,对曹操这个人物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刻的认识 。他觉得曹操不仅仅是一个奸臣,更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同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。
基于这样的理解,袁世海先生在表演曹操时,大胆地对脸谱进行了改革,在传统的 “白脸末” 曹操的面颊上淡淡地涂上了一点红色,使曹操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、亲切 。他在表演中,也注重展现曹操的多面性,既表现出他的奸诈和多疑,又展现出他的果断和智慧 。在《群英会》中,曹操在蒋干盗书后误杀蔡瑁、张允的那场戏,袁世海先生的表演堪称经典 。他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,将曹操在发现自己中计后的懊悔、愤怒以及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而迁怒于蒋干的复杂心理,表现得淋漓尽致,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曹操 。
袁世海先生在表演传统戏时,从不满足于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表演,而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和突破 。他会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,对剧本、唱腔、表演动作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调整,力求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更加完美 。在《盗御马》中,他对窦尔墩的唱腔和表演进行了创新,使这个角色更加生动、立体 。他还在一些剧目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元素,如在《李逵探母》中,他为李逵设计了一段 “哭娘” 的反二黄唱段,这段唱词情感真挚,悲怆动人,成为了该剧的经典唱段之一 。
袁世海先生的创新精神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传统戏的改编上,他还积极参与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 。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,他勇敢地尝试将京剧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。在《红灯记》中,他饰演的鸠山一角,既保留了京剧的传统表演特色,又融入了现代话剧的表演元素,将鸠山的阴险狡诈、老谋深算表现得入木三分,成为了现代戏中的经典角色之一。他的这种创新精神,不仅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后来的京剧演员树立了榜样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
